客民 kè mín

词语解释

(一)、外地寄寓的居民。《后汉书·马援传》:“詔 武威 太守,令悉还 金城 客民,归者三千餘口,使各反旧邑。”李贤 注:“金城 客人在 武威 者。”《清史稿·食货志一》:“凡客民在内地贸易,或置有产业者,与土著一律顺编。”清 夏燮《中西纪事·五口衅端》:“其首 刘丽川 者,粤 东寄居在 沪 之客民也。”
(二)、晚 清 下江 一带“哥老会”的别称。张篁溪《苏报案实录》:“推客民之始,由於 同治 三年光復 金陵 以后,当事有裁兵之议,沿 江 子弟结连游兵号称‘哥老会’。其会中人屡屡肇事,以名不雅驯,遂故称为‘客民’。”

详细解释

(一)、外地寄寓的居民。

《后汉书·马援传》:“詔 武威 太守,令悉还 金城 客民,归者三千餘口,使各反旧邑。” 李贤 注:“ 金城 客人在 武威 者。”《清史稿·食货志一》:“凡客民在内地贸易,或置有产业者,与土著一律顺编。” 清 夏燮 《中西纪事·五口衅端》:“其首 刘丽川 者, 粤 东寄居在 沪 之客民也。”

(二)、晚 清 下江 一带“哥老会”的别称。

张篁溪 《苏报案实录》:“推客民之始,由於 同治 三年光復 金陵 以后,当事有裁兵之议,沿 江 子弟结连游兵号称‘哥老会’。其会中人屡屡肇事,以名不雅驯,遂故称为‘客民’。”

百度百科释义

周华,男,1966年3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空气动力学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

词语分字解释


  • (kè)

    基本字义

    kè(ㄎㄜˋ)

    ⒈  外来的(人),与“主”相对:客人。宾客。会客。不速之客。客气。客卿。

    ⒉  外出或寄居,迁居外地的(人):旅客。客居。客籍。客死。

    ⒊  服务行业的服务对象:顾客。乘客。客流量。

    ⒋  指奔走各地从事某种活动的人:说客。政客。侠客。

    ⒌  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客体。

    ⒍  量词,用于论份儿出售的食品、饮料:一客冰淇淋。

    汉英互译

    be a stranger、customer、guest、objective、passenger、traveller、visito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宀、各声

    English

    guest, traveller; customer


  • (mín)

    基本字义

    mín(ㄇ一ㄣˊ)

    ⒈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⒉  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⒊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

    ⒋  某族的人:汉民。回民。

    ⒌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民。渔民。

    ⒍  非军事的:民品。民航。

    ⒎  同“苠”。

    汉英互译

    civilian、folk、the peopl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people, subjects, citiz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