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丁 mín dīng

词语解释

旧指壮丁。《宋书·沉攸之传》:“元嘉 二十七年,索勇 南寇,发 三吴 民丁,攸之 亦被发。”《南齐书·王敬则传》:“民丁无士庶皆保塘役。”《陈书·世祖纪》:“日者凶渠肆虐,众军进讨,舟舰输积,权倩民丁,师出经时,役劳日久。”《明史·兵志三》:“闽 浙 苦 倭,指挥 方谦 请籍民丁多者为军。”

详细解释

(一)、旧指壮丁。

《宋书·沉攸之传》:“ 元嘉 二十七年, 索勇 南寇,发 三吴 民丁, 攸之 亦被发。”《南齐书·王敬则传》:“民丁无士庶皆保塘役。”《陈书·世祖纪》:“日者凶渠肆虐,众军进讨,舟舰输积,权倩民丁,师出经时,役劳日久。”《明史·兵志三》:“ 闽 浙 苦 倭 ,指挥 方谦 请籍民丁多者为军。”

百度百科释义

民丁是汉语词汇,拼音 mín dīng,指。

词语分字解释


  • (mín)

    基本字义

    mín(ㄇ一ㄣˊ)

    ⒈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⒉  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⒊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

    ⒋  某族的人:汉民。回民。

    ⒌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民。渔民。

    ⒍  非军事的:民品。民航。

    ⒎  同“苠”。

    汉英互译

    civilian、folk、the peopl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people, subjects, citizens


  • (dīng zhēng)

    基本字义

    dīng(ㄉ一ㄥ)

    ⒈  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丁是丁,卯是卯。

    ⒉  成年男子。

    ⒊  人口。

    ⒋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丁。

    其他字义

    zhēng(ㄓㄥ)

    ⒈  〔丁丁〕象声词,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的声音。

    汉英互译

    man、population、fourth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male adult; robust, vigorous; 4th heavenly 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