虱蛊 shī gǔ

词语解释

同“蝨蛊”。旧传一种邪术。指以虱培育而成的蛊毒。《隋书·地理志下》:“然此数郡,往往畜蛊,而 宜春 偏甚。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种虫,大者至蛇,小者至蝨,合置器中,令自相啖,餘一种存者留之。蛇则曰蛇蛊,蝨则曰蝨蛊,行以杀人。”

详细解释

(一)、同“蝨蛊”。旧传一种邪术。指以虱培育而成的蛊毒。《隋书·地理志下》:“然此数郡,往往畜蛊,而 宜春 偏甚。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种虫,大者至蛇,小者至蝨,合置器中,令自相啖,餘一种存者留之。蛇则曰蛇蛊,蝨则曰蝨蛊,行以杀人。”

百度百科释义

虱蛊,读音shī gǔ,汉语词语,指以虱培育而成的蛊毒。

词语分字解释


  • (shī)

    基本字义

    shī(ㄕ)

    ⒈  寄生在人、畜身上的一种小虫,吸食血液,能传染疾病:虱子。头虱。视虱如轮(表示大与小的相对性,或洞察精微的意思)。精贯虱心(赞美某人技艺的高超)。

    ⒉  喻寄生作恶的人或有害的事物:虱官(害国害民的官吏)。

    汉英互译

    cootie、louse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louse; bug; parasite


  • (gǔ)

    基本字义

    蛊(蠱)gǔ(ㄍㄨˇ)

    ⒈  传说中的一种人工培养的毒虫,专用来害人:蛊惑。

    ⒉  人腹中的寄生虫。

    ⒊  毒害人之物:蛊毒。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poison; venom; harm; bewi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