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 wài jiāo

国家为实行其对外政策,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外交代表机关等进行的访问、谈判、交涉、发出外交文件、缔结条约、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对外活动。,
(一)、古代指人臣私见诸侯。《穀梁传·隐公元年》:“寰内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会诸侯;不正其外交,故弗与朝也。” 范宁 注:“天子畿内大夫有采地谓之寰内诸侯。”《礼记·郊特牲》:“为人臣者无外交,不敢贰君也。” 郑玄 注:“私覿是外交也。”(二)、今称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交涉为外交。(三)、指与外国私相交往、勾结。《韩非子·有度》:“忘主外交,以进其与。” 陈奇猷 集释:“谓释其国法而私与外国为交也。”《史记·苏秦列传》:“夫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求外交,偷取一时之功而不顾其后。” 唐 白居易 《得景为将敌人遗之药景受而饮之或责失人臣之节不伏》:“军尚隐情,臣宜守道,况幄中之权要,当絶外交之嫌。”(四)、指与之交往的外国。《国语·晋语八》:“彼若不敢而远逃,乃厚其外交而勉之,以报其德,不亦可乎?” 韦昭 注:“谓赂其所适之国,厚寄託之而劝勉焉。” 明 何景明 《何子·策术》:“齎宝玉以亲外交,市土地以厚与国。”(五)、谓与朝臣交往、勾结。亦指依附于朝廷中某种势力。《东观汉记·郑众传》:“太子储君无外交义。 汉 有旧防,诸王不宜通客。”《三国志·魏志·蒋济传》:“今外所言,輒云中书,虽使恭慎不敢外交,但有此名,犹惑世俗。”《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年》:“朕以家世用卿,卿当谨家法。人臣病外交阴附,卿宜自结主知。”(六)、与朋友、外人的交际。《墨子·修身》:“近者不亲,无务求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史记·佞幸列传》:“ 通 亦愿谨,不好外交,虽赐洗沐,不欲出。” 明 刘基 《拟连珠》:“絶外交则可以守淡泊,专内视则可以全淳精。”(七)、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与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定条约和协定等。

词语分字解释


  • (wài)

    基本字义

    wài(ㄨㄞˋ)

    ⒈  与“内”、“里”相对:外边。外因。里应(yìng )外合。外行(háng )。

    ⒉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外国。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

    ⒊  指“外国”:外域。外宾。外商。

    ⒋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外公。外婆。外甥。

    ⒌  称岳父母:外父。外姑(岳母)。

    ⒍  称丈夫:外子(亦指非婚生之子)。

    ⒎  关系疏远的:外人。

    ⒏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外号(绰号)。外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外传(zhuàn )。

    ⒐  传统戏剧角色名:外旦。外末。外净。

    汉英互译

    besides、in addition、not closely related、other、outer、outside、unofficial

    相关字词

    中、内、里

    造字法

    会意:从夕、从卜

    English

    out, outside, external; foreign


  • (jiāo)

    基本字义

    jiāo(ㄐ一ㄠ)

    ⒈  付托,付给:交活儿。交卷。交差。

    ⒉  相错,接合:交点。交界。交错。交相。交辉。交响乐。

    ⒊  互相来往联系:交流。交易。交涉。

    ⒋  与人相友好:交朋友。交契。

    ⒌  一齐,同时:交并。交作。风雨交加。

    ⒍  两性和合:性交。杂交。

    ⒎  同“跤”。

    汉英互译

    associate with、bargain、deal、deliver、fall、friend、hand over、join、meet、mutual、relationship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像人两腿交叉之形

    English

    mix; intersect; exchange, communicate; del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