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厉 tài lì

词语解释

古代帝王七祀之一。所祀之主为帝王无后之鬼。

详细解释

(一)、古代帝王七祀之一。所祀之主为帝王无后之鬼。

《礼记·祭法》:“王为羣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厉,曰户,曰灶。” 孔颖达 疏:“曰泰厉者,谓古帝王无后者也,此鬼无所依归,好为民作祸,故祀之也。” 清 龚自珍 《农宗》:“泰厉空虚,野无夭札,鬼知恋公上,亦百幅之主也。”

百度百科释义

泰厉,读音tài lì,汉语词语,指古代帝王七祀之一。

词语分字解释


  • (tài)

    基本字义

    tài(ㄊㄞˋ)

    ⒈  平安,安定:泰适(幽闲安适)。泰安。泰然处之。

    ⒉  佳,美好:泰运。否()极泰来。

    ⒊  极:泰西(旧指欧洲)。

    ⒋  骄纵,傲慢:泰侈(骄纵奢侈)。骄泰。

    ⒌  通:天地交泰。

    汉英互译

    peaceful、safe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great, exalted, superior; big


  • (lì)

    基本字义

    厉(厲)lì(ㄌ一ˋ)

    ⒈  严格:厉禁(a.列队警戒;b.严厉的禁令)。厉行(xíng )节约。

    ⒉  严肃:严厉。声色俱厉。

    ⒊  凶猛:厉害。雷厉风行。色厉内荏。

    ⒋  磨,使锋利:厉兵秣马。再接再厉。

    ⒌  古同“疠”、“癞”,恶疮。

    ⒍  姓。

    汉英互译

    severe、strict

    English

    whetstone; grind, sharpen; wh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