獭爪 tǎ zhǎo

词语解释

獭之爪。传说研末调药能治肺中寄生之虫。

详细解释

(一)、獭之爪。传说研末调药能治肺中寄生之虫。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 许叔微 精於医,云:‘五臟虫皆上行,惟有肺虫下行,最难治。当用獭爪为末,调药,於初四初六日治之,此二日肺虫上行也。’”

词语分字解释


  • (tǎ)

    基本字义

    獭(獺)tǎ(ㄊㄚˇ)

    ⒈  〔水獭〕哺乳动物,脚短,趾间有蹼,体长七十余厘米。昼伏夜出,善游水,食鱼、蛙等,毛棕褐色,是珍贵的袭皮。

    ⒉  〔旱獭〕哺乳动物,前肢发达善掘土,毛皮可制衣帽。是鼠疫的传播者。亦称“土拨鼠”。

    ⒊  〔海獭〕哺乳动物,体圆而长,毛皮很珍贵。生活在近岸的海洋中。通称“海龙”。

    汉英互译

    otter

    造字法

    形声:从犭、赖声

    English

    otter


  • (zhǎo zhuǎ)

    基本字义

    zhǎo(ㄓㄠˇ)

    ⒈  指甲或趾甲:趾端有爪。

    ⒉  鸟兽的脚指:鹰爪。爪牙(喻党羽,狗腿子)。一鳞半爪。

    ⒊  抓。

    其他字义

    zhuǎ(ㄓㄨㄚˇ)

    ⒈  禽兽的脚(多指有尖甲的):鸡爪子。狗爪子。

    ⒉  像爪的东西,这个锅有三个爪儿。

    汉英互译

    armature、claw、talon、unguis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claw, nail, talon; animal f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