坞壁 wù bì

词语解释

防御用的土堡,土障。

详细解释

(一)、防御用的土堡,土障。

《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又於 扶风 、 汉阳 、 陇道 作坞壁三百所,置屯兵,以保聚百姓。”《周书·段永传》:“时有贼魁 元伯生 ,率数百骑,西自 崤 潼 ,东至 巩 洛 ,屠陷坞壁,所在为患。”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绪言:“﹝豪强﹞强迫更穷苦的农民当奴隶,又筑起无数坞壁,迫使徒附当部曲。”

词语分字解释


  • (wù)

    基本字义

    坞(塢)wù(ㄨˋ)

    ⒈  小障蔽物,防卫用的小堡。亦称“庳城”。

    ⒉  四面高中间凹下的地方:山坞。花坞。

    ⒊  水边建筑的停船或修造船只的地方:船坞。

    汉英互译

    a depressed place、castle

    造字法

    形声:从土、乌声

    English

    entrenchment, bank, low wall


  • (bì)

    基本字义

    bì(ㄅ一ˋ)

    ⒈  墙:四壁。壁报。壁画。壁挂。壁毯。壁橱。壁灯。铜墙铁壁。

    ⒉  指某些物体内部的表层:胃壁。肠壁。

    ⒊  陡削的山崖:峭壁。壁立。

    ⒋  军营的围墙:壁垒。坚壁清野。作壁上观(坐观双方成败,不帮助任何一方)。

    ⒌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汉英互译

    wall、cliff

    造字法

    形声:从土、辟声

    English

    partition wall; walls of a 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