诖误 guà wù

词语解释

被别人牵连而受到处分或损害。也作罣误。

详细解释

(一)、贻误;连累。

《战国策·韩策一》:“夫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説,詿误人主者,无过於此者矣。”《汉书·息夫躬传》:“昔 秦繆公 不从 百里奚 、 蹇叔 之言,以败其师,悔过自责,疾詿误之臣,思黄髮之言,名垂於后世。” 宋 梅尧臣 《次韵和司马学士虑囚》:“常忧有詿误,非罪罹暴迫。” 清 魏源 《再书<宋名臣言行录>后》:“然且欺后世无復读书人,动輒贋某书,臆某事,鼓譟后生,詿误来学。”

百度百科释义

诖误,汉语词语,一般意为贻误;连累。

词语分字解释


  • (guà)

    基本字义

    诖(詿)guà(ㄍㄨㄚˋ)

    ⒈  失误:诖误(a.牵连入罪;b.撤职,失官)。

    ⒉  欺骗:诖乱天下,以危社稷。

    ⒊  碍,挂碍。

    造字法

    形声:从讠、圭声

    English

    error, mistake; deceive, mislead


  • (wù)

    基本字义

    误(誤)wù(ㄨˋ)

    ⒈  错,不正确:错误。失误。笔误。误差(chā)。

    ⒉  耽搁:耽误。

    ⒊  因自己做错而使受损害:误国。误人子弟。

    ⒋  不是故意而有害于人:误伤。

    汉英互译

    by accident、error、harm、miss、mistake

    造字法

    形声:从讠、吴声

    English

    err, make mistake; interf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