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澌 hán sī

词语解释

(一)、指解冻时的流水。
(二)、指寒凉的冰。

详细解释

(一)、指解冻时的流水。

南朝 齐 王融 《沉冥地狱篇颂》:“炎山翻烈火,冰涧帀寒澌。”

(二)、指寒凉的冰。

唐 郑巢 《题崔行先石室别墅》诗:“桂阴生野菌,石缝结寒澌。”

百度百科释义

寒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án sī,是指解冻时的流水;寒凉的冰。

词语分字解释


  • (hán)

    基本字义

    hán(ㄏㄢˊ)

    ⒈  冷,与“暑”相对: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

    ⒉  害怕:寒心。

    ⒊  穷困,有时用作谦辞:寒门。寒伧。寒舍。寒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寒酸。寒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汉英互译

    cold、humble、poor、tremble

    相关字词

    热、暑、暖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cold, wintry, chilly


  • (sī)

    基本字义

    sī(ㄙ)

    ⒈  尽:澌灭。

    ⒉  流水:“候吏还白,河水流澌”。

    ⒊  古同“嘶”,声音沙哑。

    造字法

    形声:从氵、斯声

    English

    to exhaust; to drain d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