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皴 hú cūn

词语解释

牛颔下松弛有皱纹的皮。

详细解释

(一)、牛颔下松弛有皱纹的皮。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杨朴 处士诗云:‘数箇胡皴彻骨乾,一壶村酒胶牙酸。’《南楚新闻》亦云:‘一楪毡根数十皴,盘中犹自有红鳞。’不知皴为何物,疑是饼饵之属。” 明 郎瑛 《七修类稿续稿·辩证·皴》:“殊不知胡皴乃牛頷下之垂皮,对之酸酒, 杨 言其味之恶也。”

百度百科释义

胡皴是汉语词汇,拼音为hú cūn,出自《老学庵笔记》。

词语分字解释


  • (hú)

    基本字义

    胡(鬍)hú(ㄏㄨˊ)

    ⒈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⒉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⒊  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⒋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⒌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

    ⒍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

    ⒎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 )”(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⒏  姓。

    汉英互译

    carelessly、recklessly

    造字法

    形声:从月、古声

    English

    recklessly, foolishly; wildly


  • (cūn)

    基本字义

    cūn(ㄘㄨㄣ)

    ⒈  皮肤因受冻或受风吹而干裂:皴裂。皴理(裂纹)。

    ⒉  皮肤上积存的泥垢和脱落的表皮:手上全是皴。

    ⒊  中国画技法之一,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皴法。皴笔。

    造字法

    形声:从皮、声

    English

    chapped, crack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