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旗 jì qí

词语解释

古代出师前举行的一种祭祀仪式。

详细解释

(一)、古代出师前举行的一种祭祀仪式。

鲁迅 《南腔北调集·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先生们以‘前卫’之名,雄赳赳出阵的时候,我是祭旗的牺牲。”《中国民间故事选·义和团的传说故事》:“接着就杀猪宰羊祭旗。”

词语分字解释


  • (jì zhài)

    基本字义

    jì(ㄐ一ˋ)

    ⒈  对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祭奠。祭礼。祭灵。祭典。祭扫。

    ⒉  供奉鬼神或祖先:祭祖。祭天。祭祀。祭灶。

    ⒊  使用(法宝):祭起一件法宝。

    其他字义

    zhài(ㄓㄞˋ)

    ⒈  姓。

    汉英互译

    hold a memorial ceremony for、offer sacrifice to、wield

    造字法

    会意:从、从示

    English

    sacrifice to, worship


  • (qí)

    基本字义

    qí(ㄑ一ˊ)

    ⒈  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旗子。旗帜。旗号。旗舰。旗手。

    ⒉  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旗人(满族人)。旗籍。旗袍。

    ⒊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

    汉英互译

    flag、banner、standard

    造字法

    形声:从方、其声

    English

    banner, flag, strea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