樛枝 jiū zhī

词语解释

向下弯曲的树枝。

详细解释

(一)、向下弯曲的树枝。

南朝 齐 谢朓 《敬亭山》诗:“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復低。” 宋 王安石 《晨兴望南山》诗:“草树露颠顶,樛枝空復繁。”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忆夫》:“无奈樛枝,黄鸟声求友。”

百度百科释义

樛枝,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向下弯曲的树枝。

词语分字解释


  • (jiū liáo)

    基本字义

    jiū(ㄐ一ㄡ)

    ⒈  向下弯曲的树木:“揽樛木之长萝,援葛藟之飞茎。”

    ⒉  纠结:“故殇之绖不樛垂,盖未成人也。”

    ⒊  求:“樛天道其焉如。”

    ⒋  姓。

    其他字义

    liáo(ㄌ一ㄠˊ)

    ⒈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

    English

    bending branches, bent limbs


  • (zhī qí)

    基本字义

    zhī(ㄓ)

    ⒈  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树枝。枝干(gàn )。竹枝。节外生枝。枝柯。枝节(a.由一件事生发的其他问题;b.细碎的,不重要的)。

    ⒉  量词,指杆形的:一枝铅笔。

    ⒊  古同“支”,支持,分支。

    其他字义

    qí(ㄑ一ˊ)

    ⒈  古同“歧”,岔。

    汉英互译

    branch、twig

    造字法

    形声:从木、支声

    English

    branches, limbs; branch 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