蒉桴 kuì fú

词语解释

用草和土抟成的鼓槌。

详细解释

(一)、用草和土抟成的鼓槌。

《礼记·明堂位》:“土鼓、蕢桴、苇籥, 伊耆氏 之乐也。” 晋 袁宏 《后汉纪·和帝纪上》:“古者民人湻朴,制礼至简,污樽抔饮,可以尽欢於君亲;蕢桴土鼓,可以致敬於鬼神。” 宋 苏轼 《崔文学申携文见过》诗:“蕢桴和苇籥,天节非人均。”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蕢桴、苇籥,颇有上古遗音。”

词语分字解释


  • (kuì kuài)

    基本字义

    蒉(蕢)kuì(ㄎㄨㄟˋ)

    ⒈  古代用草编的筐子,一般用来盛土:“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

    其他字义

    蒉(蕢)kuài(ㄎㄨㄞˋ)

    ⒈  古书上指赤苋菜。

    ⒉  姓。

    造字法

    形声:从艹、贵声

    English

    edible amaranth; straw basket


  • (fú)

    基本字义

    fú(ㄈㄨˊ)

    ⒈  房屋的次栋,即二栋。

    ⒉  击鼓的槌:桴鼓相应。

    ⒊  小竹筏或小木筏。

    造字法

    形声:从木、孚声

    English

    raft; drum stick; ridge p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