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粟 biān sù

词语解释

犹边粮。

详细解释

(一)、犹边粮。

《史记·平準书》:“ 匈奴 侵盗北边,屯戍者多,边粟不足给食当食者。” 宋 王珪 《依韵和元参政喜雨》之四:“边粟定储三百万, 皋兰 何必豫防秋。”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七:“旧例盐一引输边粟二斗五升,故富商大贾,悉於三边自出财力招游民垦边地,艺菽粟,岁时屡丰。”

百度百科释义

边粟,读作biān sù ,汉语词语,是指边粮。

词语分字解释


  • (biān)

    基本字义

    边(邊)biān(ㄅ一ㄢ)

    ⒈  物体的周围部分,外缘:边缘。边沿。

    ⒉  国家或地区交界处:边疆。边界。边防。边境。边陲(边境)。

    ⒊  几何学上指夹成角或围成多角形的直线:等边三角形。

    ⒋  旁侧,近旁:身边。边锋。

    ⒌  方面:边干(gàn )边学。

    ⒍  表示方位:上边。外边。

    ⒎  姓。

    汉英互译

    border、margin、side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edge, margin, side, border


  • (sù)

    基本字义

    sù(ㄙㄨˋ)

    ⒈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粟子。沧海一粟。

    ⒉  古代泛称谷类:重(zhòng )农贵粟。

    ⒊  姓。

    汉英互译

    millet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unhusked millet; g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