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泥俑

泥俑 ní yǒng

词语解释

用泥做的随葬人像。

详细解释

(一)、陶俑。古代用以殉葬的陶制偶人。

徐迟 《火中的凤凰》十二:“他们劫走了的有三代彝鼎, 秦 汉 砖瓦,玉器铜镜, 南北朝 造像, 隋 唐 泥俑,三彩器皿, 唐 以来最精的绘画、瓷器、家具、装饰物等。”

百度百科释义

泥俑是一个词语,意思是用泥做的随葬人像。

词语分字解释


  • (ní nì)

    基本字义

    ní(ㄋ一ˊ)

    ⒈  土和水合成的东西:泥巴。泥垢。泥浆。泥煤。泥淖(泥污的洼地)。泥泞。泥洼。

    ⒉  像泥的东西:枣泥。山药泥。印泥(盖图章用的印色)。蒜泥。

    其他字义

    nì(ㄋ一ˋ)

    ⒈  涂抹:泥墙。泥缝儿(fèngr )。

    ⒉  固执,死板:拘泥。泥古(拘泥古代的制度和说法,不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泥守。

    汉英互译

    mashed vegatable or fruit、mire、mud、slob

    造字法

    形声:从氵、尼声

    English

    mud, mire; earth, clay; plaster


  • (yǒng)

    基本字义

    yǒng(ㄩㄥˇ)

    ⒈  古代殡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木俑。陶俑。女俑。兵马俑。

    汉英互译

    tomb figure

    造字法

    形声:从亻、甬声

    English

    wooden figure buried with dead


泥俑相关词语

泥俑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