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蚀 bō shí

(一)、物质表面因风化而逐渐损坏:因受风雨的剥蚀,石刻的文字已经不易辨认。
(二)、风、流水、冰川等破坏地球表面,使隆起的部分逐渐变平。
(三)、侵蚀。,
(一)、物体受侵蚀而损坏脱落。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汉隶岁久风雨剥蚀,故其字无復锋鋩。”《老残游记》第二回:“下船进去,入了大门,便是一个亭子,油漆已大半剥蚀。” 丁玲 《松子》:“走过石板桥,向北绕一段路,就看见一堵剥蚀得很利害的红墙了。”

词语分字解释


  • (bāo bō)

    基本字义

    bāo(ㄅㄠ)

    ⒈  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剥皮。剥花生。

    其他字义

    bō(ㄅㄛ)

    ⒈  义同(一),用于复合词:剥夺。剥削(xuē)。剥落。剥蚀。生吞活剥。

    汉英互译

    shell、peel、shin

    造字法

    会意:从刂、从录

    English

    peel


  • (shí)

    基本字义

    蚀(蝕)shí(ㄕˊ)

    ⒈  损伤,亏缺:侵蚀。腐蚀。蠹蚀。蚀本。

    ⒉  同“食”。

    汉英互译

    corrode、erode、lose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nibble away; erode; eclip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