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松龛

松龛 sōng kān

词语解释

古代立社树,祀神主。

详细解释

(一)、古代立社树,祀神主。

夏 以松为社树,因以“松龕”代指 夏 代神主。 南朝 梁 庾肩吾 《乱后经夏禹庙》诗:“松龕撤暮俎,枣逕落寒丛。” 唐 严维 《陪皇甫大夫谒禹庙》诗:“竹使羞 殷 荐,松龕拜 夏 祠。”

百度百科释义

松龛,拼音sōng kān,汉语词汇,意思是古代立社树,祀神主。

词语分字解释


  • (sōng)

    基本字义

    松(鬆)sōng(ㄙㄨㄥ)

    ⒈  种子植物的一属,一般为常绿乔木,脂可提取松香或松节油等。种子可榨油和食用:松针。松脂。松香。松子。

    ⒉  稀散,不紧密,不靠拢,与“紧”相对:捆得太松。土质松软。蓬松。宽松。疏松。松懈。

    ⒊  放开:松手。松绑。松心。

    ⒋  用瘦肉做成的茸毛或碎末形的食品:肉松。鱼松。

    ⒌  姓。

    汉英互译

    loose、looseness、not hard up、pine、relax、sof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木、公声

    English

    pine tree; fir tree


  • (kān)

    基本字义

    龛(龕)kān(ㄎㄢ)

    ⒈  供奉佛像、神位等的小阁子:佛龛。神龛。

    ⒉  古同“戡”,平定。

    汉英互译

    niche

    造字法

    形声:从龙、合声

    English

    niche, shrine


松龛相关词语

松龛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