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蹡 qū qiāng

词语解释

(一)、形容朝拜、进谒时步趋中节。
(二)、奔走侍奉。
(三)、犹踉跄。行步不稳貌。

详细解释

(一)、形容朝拜、进谒时步趋中节。

南朝 梁 沉约 《脚下履》诗:“丹墀上颯沓,玉殿下趋蹡。”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四折:“又不曾趋蹡天子堂,又不曾图画功臣像。”《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簪笏随朝,众圣趋蹡分左右。”参见“ 趋蹌 ”。

(二)、奔走侍奉。

清 张云璈 《转饟行》:“即今名实全不副,更无一卒来趋蹡。”参见“ 趋蹌 ”。

(三)、犹踉跄。行步不稳貌。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十:“忽一醉卒趋蹡而前曰:‘我能齎檄往。’”

词语分字解释


  • (qū cù)

    基本字义

    趋(趨)qū(ㄑㄨ)

    ⒈  快走:趋走。趋进。趋前。趋奉。趋翔(快走像鸟展翅飞翔)。趋炎附势(奔走于权贵,依附有权势的人)。趋之若鹜(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争着去,含贬义)。

    ⒉  归向,情势向着某方面发展:趋向。趋势。大势所趋。

    ⒊  鹅或蛇伸头咬人。

    ⒋  追求,追逐:趋时(追求时髦)。趋利。趋光性。

    其他字义

    趋(趨)cù(ㄘㄨˋ)

    ⒈  古同“促”,催促;急速。

    汉英互译

    hasten、hurry、tend to become、tend towards

    造字法

    形声:从走、刍声

    English

    hasten, hurry; be attracted to


  • (qiāng)

    基本字义

    qiāng(ㄑ一ㄤ)

    ⒈  同“跄”。

    English

    to limp; walking; in mo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