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马 tuō mǎ

词语解释

宋 时的一种马戏杂技。

详细解释

(一)、宋 时的一种马戏杂技。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又有执旗挺立鞍上,谓之‘立马’……背坐或以两手握鐙袴,以肩著鞍桥,双脚直上,谓之‘倒立’。忽掷脚著地,倒拖顺马而走,復跳上马,谓之‘拖马’。”

百度百科释义

宋 时的一种马戏杂技。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又有执旗挺立鞍上,谓之‘立马’……背坐或以两手握镫袴,以肩著鞍桥,双脚直上,谓之‘倒立’。忽掷脚著地,倒拖顺马而走,复跳上马,谓之‘拖马’。”有一杷毕功,得麦十馀斛。

词语分字解释


  • (tuō)

    基本字义

    tuō(ㄊㄨㄛ)

    ⒈  牵引,拉,拽:拖车。拖船。拖累(lěi )。拖儿带女。

    ⒉  耷拉着:拖着辫子。

    ⒊  延长时间:拖延。拖欠。拖债。

    汉英互译

    delay、drag、draw、entrain、haul、lug、pull、tow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drag, tow, haul; delay, prolong


  • (mǎ)

    基本字义

    马(馬)mǎ(ㄇㄚˇ)

    ⒈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⒉  大:马蜂。马勺。

    ⒊  姓。

    汉英互译

    gee、horse、horseflesh、neddy、steed、equine

    造字法

    原为象形

    English

    horse;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