橦竿 tóng gān

词语解释

古代杂技中的爬竿。

详细解释

(一)、古代杂技中的爬竿。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仁庙 初即位,秋宴百戏有缘橦竿者,忽坠地,碎其首死。”参见“ 橦末之伎 ”。

百度百科释义

yuán chá ㄧㄨㄢˊ ㄔㄚˊ原察 1. 推究考察。《墨子·非命上》:“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於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汉 应劭 《序》:“而至於俗间行语,众所共传,积非习惯,莫能原察。”2. 谅察。《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傥可原察,追脩前好,则何福如之!”

词语分字解释


  • (tóng chuáng)

    基本字义

    tóng(ㄊㄨㄥˊ)

    ⒈  古书上指木棉树。

    其他字义

    chuáng(ㄔㄨㄤˊ)

    ⒈  古代指旗杆、桅杆等。

    English

    tree


  • 竿(gān)

    基本字义

    竿gān(ㄍㄢ)

    ⒈  竹子的主干:竹竿。立竿见影。揭竿而起。

    ⒉  特指“钓鱼竿”:垂竿。投竿。竿钓。

    ⒊  古代指竹简:竿牍(书信)。

    汉英互译

    pole、rod

    造字法

    形声:从竹、干声

    English

    bamboo pole; pe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