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蝼 tǔ lóu

词语解释

传说中的兽名。

详细解释

(一)、传说中的兽名。

《山海经·西山经》:“西南四百里,曰 昆仑之丘 ……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螻。” 晋 郭璞 《土蝼兽钦原鸟》:“土螻食人,四角似羊。”

词语分字解释


  • (tǔ)

    基本字义

    tǔ(ㄊㄨˇ)

    ⒈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土壤。黄土。

    ⒉  疆域:国土。领土。

    ⒊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土。

    ⒋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⒌  不合潮流:土气。

    ⒍  未熬制的鸦片:烟土。

    ⒎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⒏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土族。

    ⒐  姓。

    汉英互译

    dust、earth、ground、homemade、land、local、soil、unrefined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像土块

    English

    soil, earth; items made of earth


  • (lóu)

    基本字义

    蝼(螻)lóu(ㄌㄡˊ)

    ⒈  〔蝼蛄〕昆虫,褐色,有翅,前脚强化为挖掘足,能掘地,咬农作物的根。亦称“天蝼”、“蛞蝼”、“土狗”;简称“蝼”,如“蝼蚁”(用以代表微小的生物,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⒉  (螻)

    造字法

    形声:从虫、娄声

    English

    a mole cricket, Gryllotalpa afric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