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坽 yáng líng

词语解释

亦作“羊黔”。古代攻城的一种战具。高积薪土,以攻敌人。

详细解释

(一)、亦作“ 羊黔 ”。古代攻城的一种战具。高积薪土,以攻敌人。

《墨子·备高临》:“积土为高,以临吾城,薪土俱上,以为羊黔。”《墨子·杂守》:“薪土俱上,以为羊坽。” 清 黄宗羲 《玄若高公墓志铭》:“羊坽未拙,云梯又排。”

词语分字解释


  • (yáng xiáng)

    基本字义

    yáng(一ㄤˊ)

    ⒈  哺乳动物,反刍类,一般头上有一对角,品种很多:绵羊。黄羊。羚羊。羊羔。羊毫。羊肠线。羊肠小道。

    ⒉  姓。

    其他字义

    xiáng(ㄒ一ㄤˊ)

    ⒈  古同“祥”,吉祥。

    汉英互译

    sheep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heep, goat; KangXi radical 123


  • (líng)

    基本字义

    líng(ㄌ一ㄥˊ)

    ⒈  陡峭的崖岸。

    统一码

    坽字UNICODE编码U+577D,10进制: 22397,UTF-32: 0000577D,UTF-8: E5 9D BD。

    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