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鼷鼠

鼷鼠 xī shǔ

词语解释

小家鼠。

详细解释

(一)、鼠类最小的一种。古人以为有毒,啮人畜至死不觉痛,故又称甘口鼠。

《春秋·成公七年》:“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三国志·魏志·杜袭传》:“臣闻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三·鼷鼠》﹝集解﹞引 陈藏器 曰:“鼷鼠极细,卒不可见,食人皮牛马等皮肤成疮,至死不觉。”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男儿胆大如鼷鼠,一何可哂。”

(二)、传说中的一种大兽。

《太平御览》卷九一一引 汉 东方朔 《神异经》:“北方有冰万里,厚百丈,有鼷鼠在冰下出焉,其形如鼠,食草木,肉重千斤,可以作脯,食之已热。”

英语翻译

rat; mouse

词语分字解释


  • (xī)

    基本字义

    xī(ㄒ一)

    ⒈  〔鼷鼠〕一种小老鼠,亦称“耳鼠”。一说就是小家鼠。

    造字法

    形声:从鼠、奚声

    English

    a mouse


  • (shǔ)

    基本字义

    shǔ(ㄕㄨˇ)

    ⒈  哺乳动物的一科,门齿终生持续生长,常借啮物以磨短,繁殖迅速,种类甚多,有的能传播鼠疫等病原,并为害农林草原,盗食粮食,破坏贮藏物、建筑物等(俗称“耗子”):老鼠。鼠胆。鼠目寸光。投鼠忌器。鼠辈。

    ⒉  隐忧:鼠思。

    汉英互译

    rat

    造字法

    象形:像鼠之形

    English

    rat, mouse; KangXi radical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