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蓟 cì jì

词语解释

泛称大蓟、小蓟。因叶皆有刺,故称。

详细解释

(一)、泛称大蓟、小蓟。因叶皆有刺,故称。

宋 晁补之 《收麦呈王松龄秀才》诗:“东山刺蓟深一尺,负郭家近饶盘餐。”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大蓟小蓟》﹝释名﹞:“虎蓟、马蓟、猫蓟、刺蓟、山牛蒡、鸡头草、千针草、野红花: 弘景 曰:‘大蓟是虎蓟,小蓟是猫蓟,叶并多刺,相似。田野甚多,方药少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大蓟小蓟》﹝附方﹞:“心热吐血,口乾。用刺蓟叶及根,捣绞取汁,每顿服二小盏(《圣惠方》)。”

百度百科释义

三益中国,中国领先的商业资产管理集团,由三益资本、三益资产(三益佳柏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三益设计(三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三大核心板块及商业地产研究院和商业地产人才培训基地两大平台组成。

词语分字解释


  • (cì cī)

    基本字义

    cì(ㄘˋ)

    ⒈  用有尖的东西插入:刺绣。刺伤。刺杀。

    ⒉  暗杀:刺客。被刺。行刺。

    ⒊  侦探,打听:刺探。

    ⒋  用尖锐的话指出别人的坏处:讽刺。讥刺。

    ⒌  尖锐像针的东西:芒刺。鱼刺。刺丛。

    其他字义

    cī(ㄘ)

    ⒈  象声词:刺地滑了一跤。

    汉英互译

    puncture、stab、stabbed、stick、sting、thorn、thrust

    造字法

    形声:右形左声

    English

    stab; prick, irritate; prod


  • (jì)

    基本字义

    蓟(薊)jì(ㄐ一ˋ)

    ⒈  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色,可入药,亦称“大蓟”。

    汉英互译

    thistle

    造字法

    形声:上形下声

    English

    circium, thistles; sur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