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钞 bǎo chāo

词语解释

中国元、明、清时代所发行的纸币的统称。

详细解释

(一)、元 、 明 、 清 三代发行的一种纸币。

元世祖 中统 元年十月始行“中统宝钞”,面值自十文至二贯文,共九等。 至元 二十四年发行“至元通行宝钞”,自五文至二贯文,共十一等。 明 洪武 八年发行“大明通行宝钞”,自一百文至一贯,共六等,流行一百多年。 清 咸丰 三年,亦曾发行“大清宝钞”。参阅《元史·食货志一》、《明史·食货志五》、《清史稿·食货志五》。

词语分字解释


  • (bǎo)

    基本字义

    宝(寳)bǎo(ㄅㄠˇ)

    ⒈  玉器,泛指珍贵的东西:宝贝。宝剑。宝物。宝藏(zàng )。国宝。财宝。珍宝。传(chuán)家宝。如获至宝。宝贵。

    ⒉  帝王的印信,借指帝位:宝座。登大宝(皇帝登基)。

    ⒊  敬辞,用于称别人的,宝地。宝刹(称呼庙字)。宝号(称呼别人的店铺)。

    ⒋  指金属货币:元宝。

    ⒌  赌具的一种:开宝。押宝。

    汉英互译

    treasure、preciousness

    造字法

    会意:从宀、从玉

    English

    treasure, jewel; precious, rare


  • (chāo)

    基本字义

    钞(鈔)chāo(ㄔㄠ)

    ⒈  同“抄”。

    ⒉  纸币:钞票。现钞。兑换外钞。

    汉英互译

    bank note、paper money

    造字法

    形声:从钅、少声

    English

    paper money, bank notes; co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