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 bèi duō

词语解释

梵语音译词。也译作多。贝叶树,常绿乔木。产于印度。叶子用水沤后可当纸用,印度佛教徒多用来写佛经。

详细解释

(一)、梵语的音译。意为树叶。古 印度 常以多罗树叶写经。亦指佛陀在其下成道的菩提树。

《佛说自誓三昧经》:“佛告天子:昔吾出家,以汝为证;诣贝多树,汝復为证。”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贝多,出 摩伽陁国 ,长六七丈,经冬不凋。此树有三种:一者多罗娑力叉贝多;二者多梨婆力叉贝多;三者部婆力叉多罗多梨。并书其叶,部闍一色取其皮书之。贝多是梵语, 汉 翻为叶。贝多婆力叉者, 汉 言叶树也。 西域 经书,用此三种皮叶,若能保护,亦得五六百年。” 清 阎尔梅 《遂初园诗》:“东隣賸有逃禪地,更向 祗园 种贝多。”亦译作“贝多罗”。 清 吴伟业 《送张玉甲宪长之官邛雅》诗之三:“欲问辟支诸佛土,贝多罗树即关头。” 清 陈维崧 《贺新郎·中元感怀》词:“亟倩兰陀张浄饌,抛作贝多罗子,早勘破人间生死。”

(二)、借指佛经。

唐 张鼎 《僧舍小池》诗:“贝多文字古,宜向此中翻。” 清 顾景星 《<楝亭集>序》:“贝多、金碧、象数、艺术,无所不窥。”

(三)、传说中的国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周成王 元年, 贝多国 人献舞萑, 周公 命返之。”

英语翻译

pattra palm tree (loan from Sanskrit, Corypha umbraculifera), whose leaves were used as paper substitute for Buddhist sutras

词语分字解释


  • (bèi)

    基本字义

    贝(貝)bèi(ㄅㄟˋ)

    ⒈  蛤蜊、珠母、刀蚌、文蛤等有介壳软体动物的总称。

    ⒉  指贝类动物的硬壳:贝壳。贝雕。

    ⒊  古代用贝壳做的货币。

    ⒋  姓。

    汉英互译

    shellfish、cowrie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ea shell; money, currency


  • (duō)

    基本字义

    duō(ㄉㄨㄛ)

    ⒈  数量大,与“少”、“寡”相对:人多。多年。多姿。多层次。多角度。多难(nàn )兴(xīng )邦。多多益善。多行不义必自毙。

    ⒉  数目在二以上:多年生草。多项式。多义词。多元论。

    ⒊  有余,比一定的数目大:多余。一年多。

    ⒋  过分,不必要的:多嘴。多心。多此一举。

    ⒌  相差的程度大:好得多。

    ⒍  表示惊异、赞叹:多好。

    ⒎  表示某种程度:有多大劲儿使多大劲儿。

    ⒏  表疑问:有多大呢?多会儿?

    ⒐  姓。

    汉英互译

    excessive、many、more、much

    相关字词

    少、寡

    造字法

    会意:从二夕

    English

    much, many; more than,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