禘祀 dì sì

词语解释

犹禘祭。《左传·襄公十六年》:“以寡君之未禘祀,与民之未息。”杜预 注:“禘·祀,三年丧毕之吉祭。”《梁书·许懋传》:“惟大禘祀不在此数。”

详细解释

(一)、犹禘祭。

《左传·襄公十六年》:“以寡君之未禘祀,与民之未息。” 杜预 注:“禘·祀,三年丧毕之吉祭。”《梁书·许懋传》:“惟大禘祀不在此数。”

百度百科释义

禘祀,读音为dì sì ㄉㄧˋ ㄙㄧˋ,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犹禘祭。

词语分字解释


  • (dì)

    基本字义

    dì(ㄉ一ˋ)

    ⒈  古代帝王或诸侯在始祖庙里对祖先的一种盛大祭祀:“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⒉  古代宗庙四季祭祀之一。

    ⒊  细察:“观者禘心。”

    English

    imperial ancestor worship


  • (sì)

    基本字义

    sì(ㄙˋ)

    ⒈  祭:祭祀。祀天。祀祖。

    ⒉  中国殷代指年:十有三祀。

    汉英互译

    offer sacrifices

    造字法

    形声:从礻、巳声

    English

    to sacrifice, wor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