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荪 fāng sūn

词语解释

香草名。南朝 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作》诗:“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蓀。”唐 杜甫《别李义》诗:“忆昔初见时,小襦绣芳蓀。”清 赵翼《永昌吊徐武功杨升庵》诗:“欲採芳蓀酹杯酒,百年遗迹已沉沦。”

详细解释

(一)、香草名。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作》诗:“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蓀。” 唐 杜甫 《别李义》诗:“忆昔初见时,小襦绣芳蓀。” 清 赵翼 《永昌吊徐武功杨升庵》诗:“欲採芳蓀酹杯酒,百年遗迹已沉沦。”

百度百科释义

拼音 fāng sūn注音 ㄈㄤ ㄙㄨㄣ解释: 香草名。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作》诗:“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唐 杜甫 《别李义》诗:“忆昔初见时,小襦绣芳荪。” 清 赵翼 《永昌吊徐武功杨升庵》诗:“欲采芳荪酹杯酒,百年遗迹已沉沦。”

词语分字解释


  • (fāng)

    基本字义

    fāng(ㄈㄤ)

    ⒈  花草的香气:芳香。芳草。芳菲(a.花草的香气;b.指花草)。芳馥。芳馨。芬芳。

    ⒉  喻美好的:芳名。芳龄(年龄,用于少女)。芳姿(美好的姿态,用于少女)。芳邻(关系融洽的邻居,用作敬辞)。流芳百世。

    ⒊  花卉:群芳竞艳。芳时(花盛时节)。

    汉英互译

    fragrant、good、virtuous

    造字法

    形声:从艹、方声

    English

    fragrant; virtuous; beautiful


  • (sūn)

    基本字义

    荪(蓀)sūn(ㄙㄨㄣ)

    ⒈  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亦称“荃”)。

    造字法

    形声:从艹、孙声

    English

    aromatic grass; iris, fl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