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煙 fēng yān

词语解释

(一)、风与烟;风与尘。南朝 齐 谢朓《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诗》:“风烟四时犯,霜雨朝夜沐。”南朝 梁 吴均《与朱元思书》:“风烟俱浄,天山共色。”唐 寒山《诗》之二九七:“昨来攀葛上,半路困风烟。径窄衣难进,苔黏履不全。”
(二)、景象;风光。唐 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风烟标迥秀,英灵信多美。”唐 白居易《西湖留别》诗:“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宋 刘过《行香子·山水画面》词:“无限风烟,景趣天然,最宜他、隐者盘旋。”宋 张耒《登海州城楼》诗:“客心不待伤千里,槛外风烟尽是愁。”
(三)、犹风尘,尘世。宋 苏舜钦《扬州城南延宾亭》诗:“风烟远近思高遁,豺虎纵横难息机。”明 王世贞《自燕中来者云斥逐轻薄朝士殆尽赋此解嘲》诗:“争道误一叱,中谗堕风烟。”
(四)、指战乱、战火。唐 高适《信安王幕府诗》:“四郊增气象,万里絶风烟。”明 许承钦《白沟河》诗:“辽 宋 曾戎马,风烟十六州。”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词:“二十万军重入 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词语分字解释


  • (fēng fěng)

    基本字义

    fěng(ㄈㄥˇ)

    ⒈  均见“风”。

    English

    wind; air; manners, atmosphere


  • (yān)

    基本字义

    yān(一ㄢ)

    ⒈  物質燃燒時所產生的氣狀物。《說文解字》:“煙,火氣也。”如:“炊煙”、“狼煙”。唐•王維《使至塞上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⒉  山川間像煙一樣的水氣。如:“雲煙”、“煙嵐”。《文選•左思•吳都賦》:“飛爓浮煙,載霞載陰。”

    ⒊  煙氣所凝結而成的黑灰,常用以製墨。如:“油煙”、“桐煙”、“鍋煙”。《文選•曹植•樂府詩》:“墨出青松煙,筆出狡兔翰。”

    ⒋  特指鴉片。如:“煙土”、“大煙”、“抽大煙”。

    ⒌  通“菸”。

    English

    smoke, soot; opium; tobacco, cigaret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