祔葬 fù zàng

词语解释

合葬。亦谓葬于先茔之旁。《礼记·丧礼小记》:“祔葬者不筮宅。” 孙希旦 集解:“祔葬,谓葬於祖之旁也。”《宋书·少帝纪》:“ 孝懿皇后 祔葬於 兴寧陵 。”《南史·后妃传上·宋孝懿萧皇后》:“帝遗旨:‘太后百岁后不须祔葬。’” 唐 王维 《故任城县尉裴府君墓志铭》:“祔葬于 凤栖原 先府君之塋。”《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八年》:“ 文焕 斩四卒,以 贵 祔葬 顺 冢。”

词语分字解释


  • (fù)

    基本字义

    fù(ㄈㄨˋ)

    ⒈  奉新死者的木主于祖庙与祖先的木主一起祭祀:“卒哭,明日以其班祔。”

    ⒉  合葬:“周公盖祔。”

    English

    worship one's ancestors; entomb


  • (zàng)

    基本字义

    zàng(ㄗㄤˋ)

    ⒈  掩埋死人,泛指处理死者遗体:安葬。埋葬。土葬。火葬。海葬。葬送。葬礼。葬仪。

    汉英互译

    bury、inter

    造字法

    会意:指人死后埋在草丛中

    English

    bury, i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