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簧 gǔ huáng

词语解释

(一)、吹笙。簧,笙管中的铜叶,借指笙。
(二)、称颂。
(三)、比喻巧言善辩。

详细解释

(一)、吹笙。簧,笙管中的铜叶,借指笙。

《诗·秦风·车邻》:“既见君子,并坐鼓簧。” 毛 传:“簧,笙也。” 朱熹 集传:“簧,笙中金叶,吹笙则鼓动之以出声者也。” 汉 王逸 《九思·伤时》:“使素女兮鼓簧,乘戈龢兮謳謡。”

(二)、称颂。

唐 李邕 《唐赠太子少保刘知柔神道碑》:“是以嗣前人,食旧德,鼓簧史传,柱石邦家,其来远矣。”

(三)、比喻巧言善辩。

清 端方 《请平满汉畛域密折》:“而一二不逞之徒,竟敢乘此时机,造为 满 汉 异族权利不均之説,恣其鼓簧,思以凟皇室之尊严,偿叛逆之异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天下皆知大乱将至,革匪乃得肆其鼓簧。”

百度百科释义

鼓簧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笙管中的铜叶,出自《诗·秦风·车邻》。唐 李邕 《唐赠太子少保刘知柔神道碑》中有称颂的意思。也比喻比喻巧言善辩,出自清 端方 《请平满汉畛域密折》。

词语分字解释


  • (gǔ)

    基本字义

    gǔ(ㄍㄨˇ)

    ⒈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鼓乐(yuè)。鼓角(jiǎo)。大鼓。

    ⒉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⒊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鼓吹。鼓噪。

    ⒋  发动,使振作起来: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⒌  高起,凸出:鼓包。鼓胀。

    ⒍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汉英互译

    beat、drum、kettle、tambour

    相关字词

    饱、瘪、泄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drum; beat, top, strike


  • (huáng)

    基本字义

    huáng(ㄏㄨㄤˊ)

    ⒈  乐器里用金属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发声薄片:簧片。笙簧。双簧管。巧舌如簧。

    ⒉  〔双簧〕a.曲艺的一种;b.喻一方出面,一方背后操纵的活动。

    ⒊  器物里有弹力的机件:弹(tán )簧。锁簧。

    汉英互译

    reed

    English

    reed of woodwind instr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