刳斮 kū zhuó

词语解释

犹斩杀。《宋书·沉攸之传》:“﹝ 顺帝 ﹞遣 攸之 长子司徒左长史 元琰 齎 废帝 刳斮之具以示 攸之。”《新唐书·王重荣传》:“珙 杀给事中 王柷 等十餘人,幕府遭戮辱甚众,人有罪輒刳斮以逞。”《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七年》:“左右忤意,往往有刳斮者。”胡三省 注:“斮,斩也。”

详细解释

(一)、犹斩杀。

《宋书·沉攸之传》:“﹝ 顺帝 ﹞遣 攸之 长子司徒左长史 元琰 齎 废帝 刳斮之具以示 攸之 。”《新唐书·王重荣传》:“ 珙 杀给事中 王柷 等十餘人,幕府遭戮辱甚众,人有罪輒刳斮以逞。”《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七年》:“左右忤意,往往有刳斮者。” 胡三省 注:“斮,斩也。”

百度百科释义

刳斮,拼音为kū zhuó ,注音是ㄎㄨ ㄓㄨㄛˊ ,解释为斩杀。出自《宋书·沉攸之传》。《新唐书·王重荣传》、《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七年》。

词语分字解释


  • (kū)

    基本字义

    kū(ㄎㄨ)

    ⒈  从中间破开再挖空:刳木为舟。刳心(道教指澄清内心的杂念)。

    造字法

    形声:从刂、夸声

    English

    cut out, dig, rip up, scoop out


  • (zhuó)

    基本字义

    zhuó(ㄓㄨㄛˊ)

    ⒈  古同“斫”,斩断。

    English

    cut 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