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书 fàn shū

词语解释

(一)、梵字。
(二)、指佛经。

详细解释

(一)、梵字。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 固 步覘之,不识其字;既非虫篆八分科斗之势,又非梵书。”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五:“﹝ 浄曇 ﹞以 宸奎阁 所藏 仁宗 御书诣行在。所献书凡五十三轴,字体有三:一曰真书,二曰飞白,三曰梵书。”

(二)、指佛经。

元 子温 《题画》诗:“曾向流沙取梵书,草龙珠帐满征途。”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梵书多鬻於 昭庆寺 。书贾皆僧也。”

英语翻译

Brahmana, ancient Hindu texts

词语分字解释


  • (fàn)

    基本字义

    fàn(ㄈㄢˋ)

    ⒈  关于古代印度的:梵语(印度古代的一种语言)。梵文(印度古代的文字)。

    造字法

    形声:从林、凡声

    English

    Buddhist, Sanskrit


  • (shū)

    基本字义

    书(書)shū(ㄕㄨ)

    ⒈  成本的著作: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⒉  信:书信。书札。书简。书函。

    ⒊  文件:证书。说明书。

    ⒋  写字或写的字: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

    ⒌  写文章:大书特书。罄竹难书。

    ⒍  字体:草书。隶书。楷书。

    ⒎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⒏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书。听书。

    汉英互译

    book、letter、script、write

    造字法

    原为形声:从聿、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