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禅 táo chán

词语解释

(一)、逃出禅戒。
(二)、指遁世而参禅。

详细解释

(一)、逃出禅戒。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苏晋 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禪。” 仇兆鳌 注:“逃禪,犹云逃 墨 逃 杨 ,是逃而出,非逃而入。”

(二)、指遁世而参禅。

唐 牟融 《题寺壁》诗:“闻道此中堪遁跡,肯容一榻学逃禪。” 明 无名氏 《四贤记·邂逅》:“端恐路途未稳,学逃禪云外,觅个亲人。” 胡怀琛 《送亚子归梨里》诗:“商量偕隐谋非错,检点逃禪事亦难。”

百度百科释义

逃禅 指逃离禅佛,既《孟子》“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之义。 以“逃”字来表达对一种某思想主张的背离的用法,儒家很早就有使用,著名的即所谓“逃墨”、“逃杨”之说。朱熹解释道,孟子之所以如此言逃墨、逃杨与归儒的关联关系,乃因“杨、墨皆是邪说,无大轻重。但墨氏之说尤出于矫伪,不近人情而难行,故孟子之言如此,非以杨氏为可取也。”。所以,逃墨、逃杨之说指的是避弃墨、杨之说而归于儒,所含的是“去邪归正”的意思。故而,后来对于儒者涉足释氏之教而最终弃离释氏回归儒家者叫做逃禅,“逃禅以归儒,变赝以求真”,乃是“逃禅”的真正用法,即逃离禅而回归于儒。

词语分字解释


  • (táo)

    基本字义

    táo(ㄊㄠˊ)

    ⒈  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环境或事物而离开:逃跑。逃敌。逃匿。逃遁。逃逸。

    ⒉  躲开不愿意或不敢接触的事物:逃避。逃难(nàn )。逃汇。逃税。逃世(避世)。

    汉英互译

    escape、flee、dodge

    相关字词

    遁、追

    造字法

    形声:从辶、兆声

    English

    escape, flee; abscond, dodge


  • (chán shàn)

    基本字义

    禅(禪)chán(ㄔㄢˊ)

    ⒈  佛教指静思:坐禅。参(cān)禅。禅心。禅机(佛教禅宗启发门徒悟道时使用的隐语、比喻以及带有暗示性的动作等)。禅宗。禅定。

    ⒉  特指佛教的:禅师。禅杖。禅林。禅堂。

    其他字义

    禅(禪)shàn(ㄕㄢˋ)

    ⒈  帝王的祭地之礼:封禅。

    ⒉  帝王让位给别人:禅位。禅让。受禅。

    ⒊  事物更(gēng )代。

    汉英互译

    buddhist、zen

    造字法

    形声:从礻、单声

    English

    meditation, contemplation (DKW: 24787')